提起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主持人鲁健,你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俊朗、儒雅、有才华、幽默……今天,一起来听鲁健向你娓娓道来,他十几年的央视之路……
央视之门
把一个人拴在唯一一条路线上,那是存在,不是生活。 ——蒙田
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还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读研究生,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要找一个男主持人播送奥运节目,海外中心新闻部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挑选了几个男同学,一起到央视试镜。
经过之前在央视体育频道一年的历练,那时的我已经在经验和心态方面成熟了不少,节目录得非常自信,状态很积极。
我记得当时脸上正有一个黄豆大的痤疮从我鼻子旁边隆起,不择时机地盲目凸现,很是影响形象,我甚至觉得可能因此而失去机会。但是居然被四套选中,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我天天值早班,在早间的《新闻60分》中播送一段奥运新闻。那段时间我播得精气神十足,连我国运动健儿也“感受”到了——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主持“奥运新闻”版块到《新闻60分》,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磨炼自己理解新闻语境的能力。
记得刚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有过范进中举的感觉,后来得知自己正式分配进入央视四套时,再次找到了那种感觉,趁着自己没疯,派理智到脑袋中狠狠地教训了那种不易驯服的兴奋感。
回北京广播学院办手续时,老师主动中止了原来签好的留校协议,我记得当时给我办手续的播音系党总支书记还高兴地说:“好事啊,分到央视好啊,放行。”
主播之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2002年是CCTV-4开播10周年。年初,我结束了中央电视台派往内蒙古赤峰的锻炼回到四套,当时四套还不叫中文国际频道,叫“海外中心新闻部”。
恰逢海外中心的节目面临改版,我觉得我赶上了中国电视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期,我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三份策划方案:《财经时讯改版意见》《中国新闻午间版策划》《中国新闻周日谈》,将它们交给了领导。
幸运的是,海外中心新闻部的领导们非常开明,尽管三份策划案可能不一定成熟,但是方案却被发给相关节目的负责人,让他们参考并讨论,这些都给我增添了很多自信。
在2003年的元旦特别节目中,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用两个主持人谈话的方式来主持节目。
虽然仅仅是主持的方式发生一点变化,但是这一尝试也是很不容易的突破,因为在直播中主持人的语态发生了变化,能否在对话中完成内容的串联,又能把握分寸,还能做到节奏流畅不拖沓,对当时习惯于播报语态的主持人也是不小的挑战。
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多海外华人的积极反馈,给予了我们信心。海外中心新闻部的环境非常好,同事们相互信任、鼓励,也让我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做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一名能够通过新闻体现自己想法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
从那之后,便开启了我作为一名新闻主播之路,从“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特别报道”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五号”一直到“神六”“神七”,再到“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从“香港回归”十周年、十五周年再到二十周年特别报道;从“鲁健两会观察”到“十八大鲁健观察”“APEC鲁健观察”,再到“G20鲁健观察”,这一期期特别报道也伴随着我作为一名主播的成长之路。
当然,我的主播之路上离不开中文国际频道领导和同事们的强大支撑力,从权威访谈《今日关注》,再到如今的全新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这条路上满满的都是身边领导和同事们的温暖助力。
这条路,我走得坚定而充实。
人生之幸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而飞,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 ——席勒
在中文国际频道的十多年里,我收获了太多。从家庭而言,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作为同行的妻子给了我太多对事业的理解和包容,女儿和儿子的先后出生让我拥有了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幸福感和满满的责任感。
从事业而言,这些年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和“金话筒奖”荣誉,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但人生毕竟要慢慢沉淀,婚姻和荣誉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成熟的积累,大喜之后,就像火山喷发之后,火山灰要慢慢堆积。
这样的经历,恰恰能提醒我兴奋感只是暂时的,而幸福感则是要在过程中慢慢体会和释放的。
这些经历,是我作为主持人的人生积淀。
之后的人生和我的主持中,应该更多的是一份从容,这是成长的必然,因为我还在路上,还漫步在这人生里。
|